
- 眠羊推薦度:★★★★★(滿分五顆星)
- 實用程度:★★★☆☆(滿分五顆星)
- 簡評:如果你是一位高敏感族群,或是心思細膩、受過傷,有憂鬱症等的朋友我建議一定要做好內心的準備再來閱讀這本書。
- 因為閱讀此書過程有可能會勾起內心傷痛的部分。
- 但是,當回憶起那些傷痛之後,透過這本書讓你重新學習到如何面對那些痛,以及預防再度陷入被情緒勒索的痛苦循環中。想購書點我→《情緒勒索》博客來
《情緒勒索》在講什麼?
你是否正在被「情緒勒索」呢?遇上情緒勒索,不知道該如何妥善的處理嗎?
這時候這本由資歷豐厚的心理諮商師周慕姿所著作這本書—《情緒勒索》就很適合你!
周老師以專業的角度切入,透徹的分析情緒勒索者以及被情緒勒索者的心理, 經由認知這兩者的內心,進而幫助他們可以找出跳脫情緒勒索困境的方法。
書中除了會教導我們如何遠離情緒勒索以外,更棒的是在篇章中穿插鼓勵我們的小話語,每句話就像是給我們打了強心劑,其中也會對我們提出值得重新審思的問題。
像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問問自已「我們總是小心擔心自己對不起別人,但是,我對得起自己嗎?
看到這句話的當下,我愣在那裡,腦中開始回憶起以往我與他人互動的方法。
過去有被情緒勒索過的經驗在,導致我之後與人相處都是很怕別人因為我們的行為或是言語而感到不快。
所以我採取了”凡事以對方為優先”以及”討好”的方式來確保對方可以在舒適的情況下與我們交流。
長期用這樣的方式下來,不僅造成我內心巨大的壓力,也容易讓自己再度被他人情緒勒索。
再來我一樣挑幾個書中不錯的地方與你們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跟我一樣有過被情緒勒索的經驗者可以學會治癒好自己的傷痛的同時,預防再度被情緒勒索。
或是現在正處於被情緒勒索的朋友們,看完之後可以有一點希望能夠突破現在的困境。

情緒勒索者的特徵(為何他們要情緒勒索別人?)
情勒者特徵有以下三種:
1. 無法擺脫不安:
他們未意識到這個不安其實是來自於他們的過往經驗,源自於自己的內在。他們會把不安投射到對方身上,認為「是對方讓自己不安的」。
2. 只想到自己:
他會慣用「推卸責任」來當作是一種自我防衛的手段。
因他們從未學習「互動關係」是需要並且可以討論協調的,而考慮對方的需求來修正自己的行為不代表自己是一個糟糕的人。
3. 覺得自己長期被虧待:
如從小就命苦,長大後婚姻又不順利的女性,成為母親後對自己的子女情緒勒索。
因為她覺得自己長期被虧待,所以子女應該對她百依百順。這種行為就是聚焦自身的委屈,淡化他人的委屈。
當了解到為何情緒勒索者會用這種方式與人交流時,就會覺得其實他們也並非是故意要用這種方式去對待別人。
但是,即使並非是有意,被情緒勒索的人也很難去諒解他們的這些行為。
有的輕微的或許隨著時間能夠去了解對方並且原諒他,但是如果是嚴重的時間再久可能也無法撫平這份傷痛。

怎樣的人容易被情緒勒索?
容易被情勒的類型:
1. 想當好人的人
2. 習慣自我懷疑的人(對自己沒有自信、對罪惡感很敏感、責任重的人)
3. 過度在意他人感受
4. 希望獲得別人肯定
我就是屬於第3點,容易過度在意他人的感受。這個很容易發生在高敏感族群身上。
因為我們高敏感族群思考較深入(想得多),所以別人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讓我們不斷的思考其中的意義。
加上我們共感力高,也就是容易理解他人的情緒,有這樣能力的人同理心豐富,也因此很容易變成時時刻刻都在在乎別人以及會去照顧他人情緒。
逃離情緒勒索的方法(附練習方法)
想要找到解決方法,就必須知道可能會有哪些原因讓我們無法擺脫情緒勒索,而原因通常有以下這兩種:
1. 根深柢固的恐懼以及焦慮。
2. 過於在乎他人的感受,進而引發「習慣性的罪惡感」。
而擺脫的第一步就是「覺察」。
除了注意到自己正處於情緒勒索的狀態,進而先在內心詢問「會影響我的想法,自我評價的”信念”為何?」
正是因為這些「信念」深植在心中,當不遵守時就會引發慣性的罪惡感。最後就會因為要抹消掉這些罪惡感而陷入情勒的惡性循環。這裡周老師提供了一個小練習,可以試著練習看看:
練習:引發你慣性罪惡的信念、規則是什麼??
1. 誰決定這些規則的?
2. 我一定要照著做嗎?
3. 若不照做,最糟糕會發生什麼事情?發生事情後我能夠處理嗎?
4. 如果違反,我的內心感受為何?
5. 客觀而言,如果違反了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6. 如果不能確定後果可以找一個信任的人去詢問。
最後,下次面對他人的負面情緒,我們可以先停住,不要馬上回應他人。
並在心裡先告訴自己「他的情緒並非我的責任」,讓自己練習忍受「一定要做些什麼」的焦慮感,若很難請先轉移注意力。

我被情緒勒索的例子
我被情緒勒索的經驗是發生於高中時期,那位朋友只要牽扯到他的女朋友的事情情緒就會變得非常不穩。
像是女朋友如果跟其他人比較要好,不理他的時候,他就會對跟他女友要好的人生氣。
有一次事情就發生在我身上,朋友連續幾天都對我生氣不跟我講話,我問他是不是我哪裡惹他不快,朋友也不說,最後讓我情緒崩潰大哭。
事情怎麼收尾的我忘記了,因為年紀輕還不懂得怎麼去好好處理,只知道在那之後我對那位朋友的態度都是戰戰兢兢。生怕就再惹他生氣。
直到高中畢業,我才鬆一口氣,因為我終於不用在那種隨時會惹別人生氣的環境下生活了。
隨著年紀增長,我試著去了解那位朋友當初的心裡,才知道朋友或許不是故意的,他也很不安、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才是正確的。
但是當初的這件事情已經在我內心留下一個傷痕,也養成了一個壞習慣,就是與他人相處時都以他人優先,甚至不斷去討好他人。
如果我早一點接觸這本書,或是及時去找諮商師或是輔導老師,或許就不會養成這個壞習慣,內心的傷痕也不會這麼的大了吧。
《情緒勒索》總心得
看這本書之前,其實我是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所以看的時候越看心情越發沉重,因為讓我想起以往被情緒勒索的那些日子。
那時候沒有好好的處理傷痛,導致傷口癒合的不完全,而留下了傷疤,只要在我心情低落或是遇上類似的情況時這些傷疤又會隱隱作痛起來。
面對這些長期的痛,我沒有勇氣去尋找原因去解決,只是一味的逃避,並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一個喜歡討好別人的人,就是為了不再被情緒勒索。
但是,看了書之後才發現,不斷的討好他人只會讓我更加陷入情緒勒索者的圈套之中。
因此,我決定鼓起勇氣重新去面對過去的這些傷口,雖然還是很痛,但是也讓我知道要怎麼去好好的療癒它、進而讓這些傷成為我重新前進的動力。也從中學會以後如果再度遇上情緒勒索者,要怎麼去戰鬥。
但是治癒這條路不是短期就能夠完成,需要時間來去好好的治療。當然,如果有需要我也會尋求外界的協助,不管是向家人、朋友訴說這段過往,或是去做心理諮商,我相信我一定可以慢慢的痊癒。
最後,這裡也誠心的希望,不管是還是在情緒勒索當中,或是以前有過相關經驗的朋友們,都可以找到跳脫出這個框框的好方法,也讓已經傷痕累累的心,有可以喘息治癒的時間以及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