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眠羊推薦度:★★★★✰(滿分五顆星)
助眠程度:★★★✰✰(滿分五顆星)
簡評:由專業的醫生所著作的書籍,裡面雖然會有一些專業術語但是因為作者運用簡單好懂的方式講解,所以閱讀起來不會難懂艱澀。看完之後對自律神經失調有更深也更正確的認識。
癌症是人見人怕的恐怖疾病,但是居然還不能稱王!到底是什麼可怕的疾病才是疾病中的”王”呢?
答案是找不出病因的疾病,就像是本書的主角—自律神經失調。
每個人自律神經失調呈現出的病狀都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健康檢查出來都是沒有問題的,找不到身體不適的原因,因此要解身體不適的苦,就只能治標而無法治本了。
癌症雖然可怕但是不管是前期還是後期,都有搭配的療程。如果治療的好還可以痊癒。而且癌症往往可以找出病發的原因,不管是遺傳還是後天習慣不佳等等。
所以為何疾病之王由自律神經失調莫屬,找不到病因因此難治療,外加症狀嚴重者根本無法有正常的生活,只能四處求診治療,花錢、花時間更重要的是消耗內心,那種疲憊不是簡單一兩句可以說出的。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為人體之中不受大腦控制的神經,像是心跳、血液流動等等不用透過大腦就會主動運行,而自律神經之中又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在正常的情況下這兩條神經會交替輪流工作,簡單來講交感神經就是人體的戰鬥模式,而副交感神經就是休息模式,若是同時進入戰鬥和休息模式或是戰鬥和休息模式一起罷工,都算是失調。

交感神經:心跳加快、肌肉緊繃、呼吸急促、腸胃消化變慢。
副交感神經:心跳變慢、肌肉放鬆、呼吸減緩、促進腸胃消化。
正常模式:交感↑,副交感↓、交感平和,副交感平和、交感↓,副交感↑
不正常模式:
1. 交感↑(心跳快),副交感↑(長期腹瀉)
2. 交感平和(胃口好),副交感↑(長期腹瀉)
3. 交感↑(白天焦慮緊張),副交感平和(晚上睡的好)
4. 交感↓(心跳慢),副交感平和(胃口正長)
5. 交感平和(活動力還好),副交感↓(胃口不佳)
6. 交感↓(心跳慢),副交感↓(腸胃蠕動慢)
要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有自律神經失調?可能會有的症狀有哪些?
要判斷自己是不是自律神經失調只能用排除法。
就跟前面所說的,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每個人出現的症狀不一樣,所以只能用排除法一一排除。像是如果是心悸,就要先去檢查心臟是不是有問題,或是身體其他部位造成心悸?如果檢查完心臟很健康,全身上下都完全沒問題,就可以懷疑是自律神經失調。
至於自律神經失調可能會出現的症狀有哪些呢?書中提到主要症狀可能有以下:

其他主要症狀還有:胃食道逆流、飢餓、恐慌、水土不服、焦慮、長期嘴破、喉嚨異物感。
還有一些很特別的症狀,如小便頻繁(每5分鐘一次,或是夜尿10幾次)、耳鳴、頭部怕熱但是身體怕冷等等,只要是經由排除法排除,不好找到病因的症狀都可以歸類為自律神經失調。
治療方式
書中提到「最難治療的是耐心,無法治療的是個性,打擊治療的是沒信心」。
因為自律神經失調是長期問題造成的慢性疾病,因此需要耐心去治療。很多治療往往是從第二次才正式開始。
像我自己治療自己失眠的過去經驗也是,不是吃一次藥物就能立刻好起來。必須依照醫生交代的療法:定期服藥、改善生活習慣甚至是從根本上的個性下著手,才有可能慢慢好起來。藥物並非萬萬能,必須要吃藥但是也要自己好好的積極治療。
書中尚有提到一些其他輔助性療法:
睡眠
睡眠是最好的治療方法,但是很多自律神經失調就是有睡眠障礙。這時候調整恢復自律神經的週期就很重要。白天多曬太陽多活動,因為曬太陽可以促進助眠的褪黑激素分泌。而夜晚就減少光線刺激,像是睡前半小時不要接觸手機藍光等等。
旅行
除了旅行以外,其實就是找一些可以讓自己徹底放鬆的方式。
書中提及的2則案例都是去旅行時病症幾乎消失,但是隨著旅行結束又開始發作,代表病症很有可能是因為壓力造成,因為旅行的關係忘卻、紓解壓力的關係就讓失衡的自律神經恢復了。
但是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夠一直去旅行,或是不愛旅行的人,那就是找一些替代方案,比如說泡澡、芳香精油舒壓按摩、紓壓瑜珈等等。
正念
因為注意力被剝奪而無法專注,因此焦慮感以及恐慌感就會大大提升。然而在恐慌以及焦慮產生時我們既無法面對也無法不理它,因此做每件事情都沒辦法專注於當下。
所以為何執行正念練習可以降低焦慮感和恐慌感,就是因為重新把被綁架的注意力拿回掌控權。
但是正念對於症狀較為嚴重的人來說練習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們已經忘卻很久那份專注於當下的感覺。其實專注於當下並不用想的太難,回想起你在做最喜歡或是最放鬆的那件興趣或是事情,那個就是在執行正念了。

總結
在我突然失眠的那陣子,我也曾懷疑自己是自律神經失調的關係造成失眠。因為當時有去做了全身健康檢查身體是完全沒問題的,去做了過敏檢測過敏指數也是標準範圍內沒有超標。
後來深層的尋找原因時才發現是自己壓力太大還有其他性格上的根本問題才導致失眠。那時候找助眠方法的時候無意間找到的一個專門講自律神經失調的部落格幫助了我很多,所以才會注意到自律神經失調這個病症,也對它產生好奇。
專門講自律神經失調的部落格→芳喵隨筆|自律神經失調康復全攻略
後來有機會閱讀了李醫生的這本書更是受益良多。不僅對自律神經失調有更深的認識,看完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是非常多元的,而這些各式各樣的症狀,光想像就覺得有這些症狀的患者真的非常痛苦。
加上有些病狀很容易會讓人認為是在裝病,其中的苦真的是有苦說不出。也感謝李醫生這本書可以讓更多人認識自律神經失調這個疾病,因為這個疾病的人需要更多人來認識以及理解,這樣或許多少可以解緩這些患病者的心裡痛苦,免於被人言語的二次傷害。